全产业链下,蔬菜的流通模式,有什么特点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2-28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更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近几年,蔬菜产业呈现高速发展的趋势,推动了蔬菜流通体系的完善和流通模式的创新。但是,我国蔬菜在流通方面出现了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传导不畅和品牌影响力弱等问题,这样不仅给卖不出去蔬菜的生产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使得蔬菜在市场中的价格不断波动。

在这种背景下,如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蔬菜流通质量,稳定物价水平,增强各个流通环节的协作能力和竞争力。改善蔬菜生产过程中的信息不畅等问题将成为改善蔬菜流通体系的关键。近几年,蔬菜产业发展速度较快,未来的发展空间比较有限,而全产业链作为一种新的发展形态,它提升了蔬菜产业的发展水平,激发了农户参与蔬菜种植的积极性,使蔬菜产业成为农业的支柱产业。

一、全产业链的特点

鲜活农产品的生产不仅在我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处于十分重要的位置,而且也影响到国内外的农产品市场运作,作为鲜活农产品的蔬菜也呈现增长的趋势。但是,蔬菜产业链各环节的发展并不完善,且各环节之间的关联性较低,蔬菜产业总体效率不高。

全产业链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全”。它包含了食品从种植源头到餐桌所经历的全部环节,主要包括食品的种植与采摘、储藏与物流、加工与销售等流程,而且每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相互制约的,贯穿了整条全产业链。

这样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对产业链源头到终端的各个流通环节进行监管和控制,也可以向下延伸企业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进而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率和资源利用率,增加企业的竞争优势。蔬菜批发商是指向农民或新型生产主体购买蔬菜,然后在批发市场上批量转售给零售商或其他流通主体的人,这些人一般不直接与最终消费者交易。其中,根据下游客户的不同,我国的将蔬菜批发商分为一级和二级两种形式。

二、蔬菜批发商

一级批发商的下游客户是二级批发商,采购蔬菜的来源是蔬菜种植户或企业;二级批发商的下游客户是作为零售终端的经营主体,采购蔬菜的来源是一级批发商、蔬菜种植户或企业。在蔬菜的采购方面,批发商具备足够的库存,可以有效地分销蔬菜,大量低价收购生产者的蔬菜。

在蔬菜销售方面,一是,蔬菜批发商可以提供便捷的运输保障,实现高速、高质量的配送,保障蔬菜的质量。二是,蔬菜批发商接触面较广,与蔬菜生产者相比更能取得客户的信任。

蔬菜零售商在蔬菜流通环节中担任中间商的角色,主要的任务是将采购的蔬菜销售到消费者手中。相对于其他流通主体,蔬菜零售商处于蔬菜流通环节的终端,可以直接与消费者交易,实现蔬菜的经济价值。其中,零售商主要分为非店面零售和店面零售。

流动摊贩和市场额摊挡是主要的非店面零售,这类零售商大多从批发市场采购货物,主要在居民住宅区进行销售,具有很强的流动性,也有一定的群众基础。店面零售主要包括连锁生鲜超市和公司,拥有固定的场所和进行蔬菜陈列以及销售的空间。

由于蔬菜本身具备的保质期短以及季节性的特点,所以店面零售商直接从农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采购蔬菜,配备统一的物流运输。一方面,店面零售商集中配送蔬菜使得运输时间大幅度降低,流通成本也得到相应的减少,另一方面,店面零售商直接采购保障了蔬菜的质量安全,凭借高标准的产品质量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三、职能运销商

其他流通主体主要有蔬菜运销商和加工商。蔬菜运销商的主要功能是将蔬菜从生产者手中转移到消费者手上,根据是否拥有蔬菜所有权,我国蔬菜运销商主要分成普通运销商和职能运销商两种。其中,普通运销商具备蔬菜的所有权,可以将蔬菜转销给别人。

然而,职能运销商不具备蔬菜的所有权,仅仅只是促成买卖双方合作,从而赚取佣金,在其中起到桥梁的作用。蔬菜加工商通常拥有自己的蔬菜基地,有一定的资金支持,可以与生产者签订长期购货合同,以此保障蔬菜产量的稳定供给。蔬菜加工商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很多,也可以及时根据市场需求调节蔬菜种类的采购,进而可以指导蔬菜生产。

1.蔬菜流通模式

目前,我国最传统的蔬菜流通模式是以批发市场为主的流通模式,在这一模式中,批发市场占据主要地位,间接或直接连接产地农户和零售商。

该模式主要的流通特点是批发市场从收购商手中收购蔬菜,然后将大批量的蔬菜转销给各地的零售商,由零售商在当地将蔬菜销售给消费者。另外,大规模种植蔬菜的地区会衍生出蔬菜批发市场。这样,农户可以直接与批发商进行交易,减少蔬菜在流通中的环节,降低蔬菜的成本。

2.农超对接

“农超对接”的蔬菜流通模式是近年来积极推广的流通模式。在这种流通模式中,超市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沟通桥梁,超市与农户或者合作社直接签署购货合同,达成稳定的合作关系,保障超市蔬菜的储备量。

此种模式的优势:一是,流通环节少,减少流通成本。在这种流通模式中,超市直接参与蔬菜产、加、运、配、销等全流程,很大程度上削减了不必要的流通环节,降低蔬菜在流通过程的损失,极大地减少了蔬菜的流通成本。

二是,保障蔬菜质量。超市对于蔬菜的质量要求相较于其他流通主体要高,对于蔬菜的品质、等级以及包装有严格的标准。所以,超市会选择与高质量的供货商合作,可以保障蔬菜的质量。另外,“农超对接”下的蔬菜会采用专业化的冷链物流配送,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

3.模式劣势

此种模式的劣势:一是,信息不对称问题严重。农户在与超市之间接受的信息容易存在偏差,农户缺乏获取市场信息的主要渠道,容易根据超市的订单超额生产,使得蔬菜价格被压价,给农户造成经济损失。二是,交易双方差距悬殊。超市相较于农户或专业合作社而言在资金方面占据很大的优势,而且超市获取市场信息的渠道很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比农户强,会影响农超对接的健康稳定运作。

近年来,为了保障农业市场信息可以及时更新,指导农户和企业生产,我国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化平台。但是,受传统市场的影响,人们对电子商务的了解不够深入,信息化的参与程度不高。

四、核心环节

而且我国乡村的网络发展落后,农村网络覆盖率远远低于城市的覆盖率。农村信息化队伍尚未真正建立,在收集、整理和发布信息工作时存在障碍,使得市场信息发布延迟、质量低,难以对农业市场的信息起到指导服务的作用,这样也使得农户难以获取真实可靠的信息,盲目生产,造成经济损失。

一方面,在蔬菜种植的主体中,农户占了很大一部分。农户的受教育程度低,对于信息的识别和分析能力较弱,盲目生产的可能性很大,很容易造成蔬菜种植和销售的失误,导致产销关系出现问题,进而导致蔬菜挤压,产生经济损失。

另一方面,我国也采用“农业+农户”产业化模式带动农户,规范化指导农户生产。但是一些企业也很难准确解读市场信息,不能精准指导企业制定蔬菜生产计划书,使得蔬菜出现积压损耗现象,给企业造成经济损失。

全产业链的两大核心环节是源头种植和下游销售。他们的运作方式是将种植源头和下游连接成一个利益共同体,以消费者为导向,通过产业链的反馈作用,将市场上消费者对食品的需求信息传递给产业链的上游(种植源头),方便企业可以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及时做出应对措施,进而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

将交易成本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事前和事后的交易成本。蔬菜流通的各个环节会发生交易产生交易成本,本质上来讲,人们发生交易活动,就会产生交易成本。蔬菜作为商品的一种,也具备商品的共性,在社会分工之前的自然经济时代,没有交换,必然也不会存在流通。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化分工的出现,人们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商品交换,商品流通也日趋成熟。

蔬菜从种植产地到餐桌上要经历一系列的环节。在蔬菜流通过程中,流通主体参与蔬菜流通体系,不仅对蔬菜价格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也对蔬菜产地和消费者起到重要的连接作用。目前,农户和新型的生产主体是我国主要的蔬菜生产者。

结语

其中,以家庭为主的农户虽然在蔬菜生产的数量和面积上具有优势,但是种植的蔬菜种类单一,而且规模化专业化的管理,使得蔬菜的多元化以及产品安全质量难以得到保障。以专业合作社为主的新型生产主体虽然在数量上不占据优势地位。但是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以及规范化管理经营,新型生产主体的蔬菜生产效益远远超过农户。

此外,专业合作社是由农户牵头组织成立的,是一种互帮互助的经济组织。集中农民的蔬菜,形成规模化的供应市场,不仅缓解了农民“卖菜”的困难,而且进一步稳定了蔬菜市场价格,促进了蔬菜的流通。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ulecar.com/bpgchl/219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