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险者的游戏未来三年,阿里1688要让1
作者
张超编辑
罗丽娟
疫情到底是“黑天鹅”还是“灰犀牛”,不同人或许有不同看法。
对于中国内贸批发平台阿里巴巴来说,这则是一次与商家一起化危为机的经历。
4月25日,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中国内贸事业部总经理汪海透露,过去一年,为数字化内贸体系创造了多亿元的市场规模,服务了超过万以中小零售商为主体的买家群体,让超过百万工厂商家找到新商机。
“将针对定制、批发、零售三大赛道,数字化链接百万工厂开辟‘批零一体’新模式,并为买卖两端高效链接升级物流、客服、金融等服务体系。”汪海说。
一直以来,处于产销链最上游的工厂处境艰难,他们面临着远离C端消费市场、线上运营门槛高、缺乏线上渠道、层层加价利润薄等行业痛点,再加上疫情初期阻隔了线下销售渠道,更加重了传统制造工厂的经营压力。
形势逼迫下,开通线上销售渠道、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从内贸到外贸,在B端基础上延伸至C端,成为了越来越多中小企业的选择。
阿里巴巴公布了一组数据:平台百万拓展新模式的商家中,有40万工厂从内贸向内外贸“两条腿走路”发展;10万工厂从B端生意转向B和C两端兼顾,采用“批零一体”模式。
要知道是阿里旗下专为小企业开展国内贸易打造的电子商务平台,过往主要做的是B2B批发生意。“批零一体”意味着工厂不再只做批发生意,开始覆盖零售端,实现批发业态和零售业态“携手并进”。这一模式彻底改变了制造业工厂与零售商的关系。
过去,买家——包括淘宝卖家、其它电商平台卖家、MCN机构等,都是通过平台与工厂直接谈生意、拿货,工厂除了线下就只有线上批发销售模式;但现在,工厂如果转向“批零一体”的发展模式,就代表他们可能在淘宝特价版(零售板块业务的载体)上向C端用户直销商品。
原则上来讲,“工厂直供”相较经销商转售在价格上存在优势,这就使得工厂与其客户间存在一定利益矛盾。
汪海表示,“批零一体”确实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需要工厂为更长时间发展做准备。他强调,提供综合性解决方案,主要希望提供工厂成长的全周期,不管在哪个阶段,都有对应的解决方式。
为了帮助工厂提高数字化能力和服务水平,还宣布升级官方全链路服务保障体系,从物流、客服、金融服务三个方面着手,高效连接供需两端。
商务部《中国产业带数字化转型》报告显示,阿里巴巴覆盖了个一级产业带,约占全国一级产业带数量的70%。未来,还希望为全网孵化1万个月销10万件的源头爆品,三年在全国个产业带搭建+个产地仓网络。
这次战略升级背后,阿里巴巴如何看待工厂做零售?“批零一体”模式主体关系如何平衡?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中国内贸事业部总经理汪海一一作出了回答。
以下为汪海对话内容(经全天候科技整理):
“批零一体是勇敢者的游戏”
问:有商家反馈内贸市场很大,但他们不想做零售。你们怎么看工厂做零售?
汪海:我们现在有10万家工厂,北京开启了“批零一体”,这个是趋势。任何新趋势开始建立的时候,总有人先迈出这一步。而且现在在我们整个体系里,做零售的工厂越来越多。
工厂做零售过去有担心,因为做零售节奏非常快,要对整个消费市场(动向)捕捉特别快。而过去工厂一直追求稳定为主,做着供应链生意,越稳定越可控,越是计划性的订单,成本和人效都可预计。做零售节奏非常快,需求也非常快,这个比定制和分销难度大很多。所以敢迈出的人肯定是勇于尝鲜的人。
带来的好处是,工厂进到零售体系,会对消费市场脉络有很强的体感。相当于市场逼着工厂自己快速革新,让工厂以新节奏适应市场,冲到最大一个潮头去搏浪。对于工厂能力的提升、未来道路的拓宽还是有很多好处的。
很多90后“厂二代”非常积极走向零售市场。“批”和“定制”是所有工厂生意的底牌,借助平台,“批”和“定制”生意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进行销售。另一方面,任何工厂都有品牌梦、想做品牌,这就一定要进到零售市场。一定会有这个过程,(任何事)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进到零售市场才能知道消费者需要什么,才能让供应链适应需求不断改变自己,才能有成为品牌的那一天。
问:你提到“批零一体”的模式,让商家B、C端生意一起做。如果制造商既在淘宝特价版上开自己的店铺,也向手淘等卖家供货,后者的优势是什么?如何平衡制造商与他们客户的关系?
汪海:我们说的“批零一体”,主要是结合商家的情况提供三个方面(发展方向),不是商家三个方面都会做。
对于电商能力基础薄弱的商家,我们建议定制化生意先开始。定制化生意跟传统接订单比较类似,只不过不需要全世界各地参加展会,把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