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失踪,警察找回一个假儿子,这部由真事改编的电影让我笑了
从剧情来看,《换子疑云》与前几年的《亲爱的》有点像,也都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
《换子疑云》发生的时间更早,也更凶残,在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起骇人听闻的连环儿童谋杀案,由于罪犯把诱拐的儿童都关在一个养鸡场里,所以这个案件又叫鸡舍凶杀案。
鸡舍谋杀案庭审现场
好莱坞有个很好的习惯,就是喜欢把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而且往往都还很好看,比如《美丽心灵》、《辛德勒的名单》等都是经典的真人真事改编电影。
“鸡舍凶杀案”好莱坞当然也不会放过,于是在年被伊斯特伍德拍成电影,现实中的寻找失踪儿子的母亲由安吉丽娜·朱莉主演。
电影讲了一个悲伤的故事:
单身母亲克里斯汀与4岁的儿子沃特相依为命,某天克里斯汀突然发现儿子失踪了,报警,几个月后警方给他找回了一个儿子。
虽然这个孩子长的像沃特,但做母亲的直觉告诉她这并不是沃特,于是克里斯汀问警长要说法,被三番四次骚扰后,警长不耐烦了,干脆把她关进了精神病院,受尽折磨。
最后在一群正义人士的帮助下,凶手得到惩罚,克里斯汀继续踏上寻子之路。
故事很悲伤,发炎却被警长们的表现逗笑了。
话说警长帮女主找回儿子后,女主发现了两个疑点:
1.儿子比失踪前还矮了两公分。
2.这个孩子割过包皮,但自己儿子并没有割过
但凡脑回路正常,看到这几个疑点也应该打个问号,再慎重调查吧,但警长此时却展示了他神奇的脑回路:
“矮了两公分是你之前量错了”
“割过包皮估计是失踪期间哪个神经病对他做的……”
虽然警长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样子还挺像那么一回事,但女主一直坚持自己的判断:这不是我儿子。
于是警长又派一位儿童专家出场了,又再一次展示了神奇的脑回路:
那怎么解释身高变矮了?
那包皮又是怎么回事?
难道我做为母亲还不知道他是不是我儿子?
果然很专家,发炎看到这里差点笑出声。
明明是很悲伤的剧情为什么会看上去这么荒唐搞笑?
大概是因为警察、专家的反应太过违反常识,超出了正常的脑回路,
那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们神奇的脑回路?
倒是有个科学的解释——不加控制的权利真的会让大脑秀逗
长期手握重权的话,大脑结构会发生病变,负责共情能力的神经镜像系统,会逐步丧失功能,典型症状就是没有换位思考的能力,根本无法了解别人的想法,在丧失这种功能后,只能根据既有的刻板认知来处理问题,从而也更容易犯下更大的错误。
电影中警长的权利无疑是巨大的,大到受不了一丁点质疑,完全理解不了一个母亲的伤痛,面对反对的声音,往往选择最简单的方式来处理,从而也犯下更大的错误。
所有也就滋生了暴力执法:可以随意抓人,随意打人,随意把人关进精神病院
不择手段破坏质疑者的名誉:鼓动媒体发动舆论,抹黑女主的人格,竖立起了一个偏执的不负责任的母亲形象。
把专家当作徇私的工具:儿童专家,精神病医生轮番出场,为倔强的女主治病
在权势面前,精神病院、儿童专家也都可以睁瞬间成为睁眼瞎,谁不服从,那就上私刑,把你电到你怀疑人生。
想要结束噩梦?行,签字认罪吧,貌似在强权面前这是唯一的出路。
哪怕最后真相大白,警长依然义正言辞地说:我没错,错的是这个单亲妈妈。
看到这里,发炎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跟女主一样似乎要对这个世界绝望啊,
所幸的是,电影并没有一黑到底,现实又让它有了希望。
这个希望不是从天而降的超级英雄,而是一帮有正义感的群众。
在得知单身妈妈的遭遇后,失踪儿子的老师,牙医、律师、病友……都纷纷站了出来
老师说:他要是你儿子,我就吞了我的教鞭,我愿意出庭作证
牙医说:这个孩子的牙齿与你儿子的并不吻合,我愿意提供书面材料。
律师说:你把警长告上法庭,我愿意免费帮你辩护。
渐渐地有无数具有正义感的群众,站到了女主一边,向媒体公布真相。
哪怕权利再大,在正义舆论的围攻下,也不得不屈服。
最后的结局像所有的超级英雄电影一样,正义得到了伸张。
做了恶的人在法庭上得到惩罚,变态杀人犯背叛死刑,警长被停职,不合理的法律得到修正。
女主虽然没有找到孩子,但得到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
这个案件虽然已经过去了近年,罪恶也并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失。
也没有百分百完美的机制。
但这个世界依然拥有希望。
因为依然相信群众良知是最锋利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