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餐厅的老板去当外卖员,内卷时代我们何去
这两年内卷一词很火,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官方的准确的定义和解释。不过按照目前网络上已有的各种解释来看,很多人都已切身体会到了内卷大概是怎么一回事。
我是生意人,从生意的角度来看,按我的理解,内卷应该是,销量和规模都扩大了,但是利润却下降了。
去年我问一个做工程的朋友,最近生意怎么样?
朋友笑了笑,说,难搞哦,现在材料批发商都下工地干活了。
什么意思呢?本来A是批发零售工程材料的,B是施工队,C是甲方,B接下了C的项目,向A采购材料,然后给C施工。现在呢,A直接跳过B来对接C,跟C说,B来做施工费要万,你给我50万我就干了。
为啥呢?说到底还是批发零售赚不到钱了,只好把施工环节也揽下,材料费和人工费各赚一点,才能勉强维持下去。于是,B被边缘化了,A付出了更多,但A并没有因此而发财。
这是上下游垂直方向的“卷”,还有平行方向的“卷”。例如同样是建筑材料的供应商,A是供应钢筋的,B是供应水泥的,原来是各干各的,相安无事。
后来,同行之间的竞争,导致A和B的利润都下降了,于是A跟甲方说,我也开始囤水泥了,你别跟B买了,水泥和钢筋都跟我买吧,B供给你他要赚10个点利润,我供给你赚5个点就行。同理,B被边缘化了,A付出了更多,但A并没有因此而发财。
再说一个亲戚的事,他用多年积攒下来的辛苦钱,开了个餐厅,可是开起来才发现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赚,各种开支压得他差点压抑了,但又不想认输,怎么办?思来想去,最后他决定加入外卖送餐大军,骑着电动车穿街过巷地送餐,来赚点钱帮补一下开支。
店里的员工私下讨论,我们老板那么有钱了,都不肯闲着,敢放下身段来当外卖员,境界是真高!
老板听到后,心里嘀咕着,高个屁,我不做兼职赚点钱,这个月都不够钱给你们发工资和交租金了。
你以为只是小商家们被卷吗?大商家也不见得好过。以商超为例,这一年多因疫情影响,大家都习惯了待在家里在网络下单买生鲜、日用品,这也推动了社区团购的快速发展。
以我们家为例,以前是隔一两天就去一趟超市买菜,现在,一个月才去一两次,平时都是在社区团购平台上买了,各种各样的生鲜、日用品都有,而且都很便宜,动不动还搞特惠补贴,一个哈密瓜一毛钱都买过,关键是还直接免费送到小区楼下,方便得很。
结果就是线下商店也被迫参与到价格战当中,客流也被分走了,利润相比以前跌了很多,艰难地生存。
有人说,线下商家难做,都是因为被线上商家抢走了客流量。其实,电商界也是苦不堪言,多少淘宝、京东和拼多多卖家关店不干了。
电商每年每月都各种购物节、促销节,看似很繁荣,其实利润都大不如前了,都在拼低价格,而且当下的流量成本巨贵。
有人说,传统电商都是被直播带货搞死了。那直播带货又是不是很赚钱呢?少数吧,据公开的资料来看,直播带货的利润,50%被中间供应链团队拿走了,平台抽成又5个点左右,而直播团队的各种成本开支,又占了20%-30%,实际留下的利润,摊到时间成本上,也不见得多少利润。
这是个全民焦虑的时代,大家都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了。以前朋友们聚在一起,多是聊去哪里吃喝玩乐,这两年聚在一起,更多是诉苦,都在讨论有什么好的出路。
我分析总结了一下,发现内卷的原因归结起来就一句话——行业门槛低,产品或服务同质化严重。
我们知道,市场价格由供求关系决定。当行业门槛低,产品和服务同质化严重时,结果一定是供过于求,供过于求的结果是价格会无限地接近于成本,最后是大家都不赚钱。
所以像以前随便支个摊,铺点货,然后躺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这年头要是没有点核心竞争力,都很难有安全感,因为以前的穷是一穷二白,而现在的穷是负债累累,一不小心陷进去就很难爬上来了。
那现在朋友们聚在一起,都是诉苦、探讨有什么好的出路,他们知不知道内卷的原因?知不知道供过于求就会无利可图?知不知道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性?
其实大家都基本知道。那为什么还焦虑?因为大家焦虑的原因,不是不知道问题所在,焦虑的是怎么才能快速掌握核心技术。
开餐厅的不想搞几道招牌菜吗?想!但是高级的厨师请不起,廉价的厨师技术又不行,而老板自己去学习去摸索的话,又费时间费精力。想来想去,觉得还是在食材上动脑筋容易些,以次充好,便宜才是王道。
做生产的,不想搞几个有竞争优势的产品吗?也想,但是研发新技术新产品是需要大量时间和人力财力投入的,风险也大,说不定忙活一圈,最后只是证明此路不通。还不如偷工减料,省下来的就是利润。
搞装修的,不知道慢工出细活、用心出精品吗?知道,但同时也知道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利润,我一帮人一个月干两个工地,跟一个月干四个工地,利润是差一倍的,管它精不精品,只要客户投诉不是太强烈就行。
所以,你会发现,生意难做,并不是时代变差了,而是时代对人的要求提高了。
很多人在焦虑,并不是不知道出路在哪里,而是没有耐心和勇气去改变。
-end-
我在广东写故事:一介商人,业余写手,陪你一起看世界,谈历史,侃人生。
点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