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习俗系列送礼艺术
中国是礼仪之邦,一直很注重礼尚往来,送礼习俗自古就有。礼品往往具有普遍人都喜欢,而又不舍得自己掏钱买的特点。送礼是表达自我情感、加深人际交往的一种重要方式。(本文只谈正常的人际交往,不谈行贿受贿潜规则)。
一、送礼的意义
一次成功的送礼背后蕴藏着一种文明与文化。
送礼是一种感情投资,能缩短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距离;便于人们的沟通、交流、共识。
有时候,送礼只是一种需要,而价值的大小并不重要。
二、送礼的基本原则
一般说来,对家贫者,以实惠为佳;对富裕者,以精巧为佳;对恋人、爱人、情人、以纪念性为佳;对朋友,以趣味性为佳;对老人,以实用为佳;对孩子,以启智新颖为佳;对外宾,以特色为佳。
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和印第安纳大学曾经做过一次调查,他们发现:送礼物人和收礼物人
一、高枕无忧型:这种人财力雄厚,送给他们的礼物最好是具有收藏价值的,如名家字画、古董古玩等艺术品。
二、锦上添花型:这种人物质条件比较好,送给他们的礼物最好是具有生活情趣的,如花篮、葡萄酒等既可观赏摆设又具有实用价值的生活用品。
三、雪中送炭型:这种人物质条件不是很丰厚,送给他们的礼物就应该是实用的,如服装、家具等生活必需品。
总之,送礼应以价值而不是价格为前提,才能送出既体面又受欢迎的礼物。
四、礼品分类
1、根据保存的期限来划分,礼品一般分为两大类:
一次性礼品,经济实用。指那些保存时间较短、只能使用一次的礼品,如糖果、鲜花、电影票等。
永久性礼品,礼重意深。指那些可长期保存、反复使用的礼品,如首饰、图书、摆件之类。
2、一些常见且比较受欢迎的礼物:
常用类:烟酒茶、保健品、购物卡等。
摆设类:造型特别的水晶、瓷器等。
情趣类:水果篮、花篮、巧克力、葡萄酒等。
艺术类:名家字画、古董古玩等。
个人用品类:化妆品、香水、香薰油、衣服、配饰等。
家庭用品类:造型别致的茶杯、烹饪用具等。
文化用品类:书籍、唱片、文具等。
说明:送礼人和接受者之间的关系越亲密,可选择礼物的自由度越大;如两个人不太熟,则所选的礼物在价值上要有所保留且不带个人因素。
五、选礼要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
应根据不同的送礼对象、不同的送礼目的,而选择不同的礼品;针对不同性格、不同地位、不同品味的人,所送礼品也应各不相同;挑选时,要考虑对方的性别、年龄、婚否、习俗、教养、爱好和实际需要等;还应尽量选择新颖、别致、富有创造性、实用的礼品;不要选择会让对方有压力的礼品,或是事到临头才匆匆的随便买一件敷衍了事。
1、私人拜访
给对方带一些鲜花、水果、特产等物美价廉的小礼品就可以了。
2、赴宴贺喜
可以选择烟酒茶,或一些高档精美的礼品送给对方。
3、送白领
通常男士比较喜欢领带、衬衫、袖扣、皮夹、钢笔、记事簿、公文包等;女士则大都喜欢鲜花、化妆品、服装和首饰等。
4、送父母
不管送什么都会使父母感慨万分,要是在了解父母愿望、志趣的基础上行事效果会更好。
5、送长辈
送礼要表示出自己对其尊重、敬佩等诚意。对于男士可以送一些畅销书、盆花、茶具、收藏品等;对于女士可以送一些衣料、补品等。
6、送晚辈
既要经济实用,又要寓意深刻。
7、夫妻间
重在酝酿一种温柔的情调,其中只要饱含着溢于言表的柔情蜜意,就能够使对方深受感动。
8、送孩子
应以启发智力、强壮身体、调动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对于幼儿来说,应该送糖果、卡通玩具、小衣服等。
总之,因人因事因地施礼是社交礼仪的规范之一,礼品的选择要针对不同的受礼对象区别对待。
六、送礼的时机
送礼不是说送就送、想送就送;送礼要有说词,要看准时机。
1、喜礼:适合在亲友结婚、生子、乔迁、升学、晋级等场合下赠送。
2、贺礼:适合在公司开张、大厦落成、周年庆典、个人做寿、演出成功、元旦、春节、中秋、国庆等值得庆贺的日子赠送。
3、见面礼:适合与人初次见面时赠送,或是和久未谋面的亲友会面时赠送。
4、慰问性礼品:适合在亲朋好友生病、过世的场合下赠送。
5、鼓励性礼品:适合在表达对对方的表彰、奖励、理解、支持、勉励时赠送。
七、送礼的方式
1、送礼的方式
送礼方式大致分为亲自赠送、托人转赠、邮寄赠送等三种。一般来说亲自赠送当然是最好的了。
亲自赠送礼品,宜在刚刚进入受赠者的客厅时呈递;不要等到告辞时再送礼,或偷偷留下礼品走人。不贵重的礼物最好进门直接放下,出门也不要提起,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是比较贵重的礼物,没事求人的话进门就要展示;如果是有事情求人,最好是先说事情,出门时才简单交代下礼品价值。
展示礼品时应当先向受赠者认真、庄重地讲上几句有关祝贺、问候、送礼缘由之类的话语。必要的话,还应对礼品的含义、特色和用途略作说明。在对所赠送的礼品介绍时,应该强调的是自己对受赠一方所怀有的好感与情义,而不是强调礼物的实际价值;否则,就落入了重礼而轻义的地步,甚至会使对方有一种接受贿赂的感觉。
2、礼品的接受
一般地,对他人精心选赠的礼品是不应拒绝的,可以在接受礼品之前适度地谦让一下。接过礼品后应当着送礼者的面立即打开礼品的包装,并且把礼品取出来端详欣赏一下,并且对送礼者说几句表示感谢和赞美礼品的话。
如果实在难以接受对方的礼品,可以在对方送礼时当面婉拒解释并表示感谢;如果因某些原因无法当面拒绝时,也可以在收礼后24小时内亲自将礼物退还,或请他人代为转交,最好再专门写信向对方说明原因并表示歉意。
当我们作为送礼者,送出的礼品遭到拒绝时不要恼羞成怒、或是马上面露不快;不能使对方为难,而应当从自身找原因。
3、受礼后应当回礼,回礼一般有下述三种形式:
一、用实物作为回赠:可多可少,多的可以是当初受礼的四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少的则意思到了就好,但不宜与当初接受的礼品等值。
二、用感激作为回赠:收礼后,应抽时间专门写一封信向对方表达谢意。
三、用“不忘”作为回赠:与送礼人再度见面时,有意识地摆出或使用对方所送的礼物,这是一种档次最高的回礼。
八、送礼的技巧
送礼之所以称为艺术,关键在于一个“送”字,这是整个礼物馈赠的最后一环。送得好、方法得当,会皆大欢喜、境界全出;送得不好,受礼者不愿接受、或严词拒绝、或婉言推与却、或事后退回,都只会令送礼者十分尴尬。弄个钱已花、情未结,当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所以,只有巧妙的掌握了送礼的技巧后,才能将整个送礼的过程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也是比较有效的送礼技巧:
1、借花献佛。如果你送的是土特产,就可以说:是老家人捎来的,分给朋友尝尝鲜;东西不多、又没花钱、不是特地给他买的,请他收下。一般来说,受礼者多会收下你的礼物。
2、暗度陈仓。如果你送给朋友的是酒一类的东西,不防免谈送字。假借说是别人送你两瓶酒,来和朋友对饮共酌,请他准备点菜。这样喝一瓶送一瓶,关系近了、礼也送了,还不露痕迹,岂不妙哉。当然了,这是针对比较要好的朋友,一般人兴许会认为你是为了吃他一顿。
3、烘云托月。有时你想送礼给人,而受礼者又跟你有些过节,不便直接去送。你不妨选受礼者的诞辰婚日,邀上几位熟人一同去送礼祝贺,那样受礼者就不会拒绝了。当事后知道这个主意是你出的时,必将改变对你的看法,使关系和好如初。借助大家的力量达到送礼联谊的目的,实为上策。
4、移花接木。老张有事要托老刘办,想送点礼物疏通一下,可是又怕老刘拒绝。老张的妻子跟老刘的太太很熟,老张就让妻子带着礼物去拜访,一举成功。事也办了、礼也收了,两全齐美。有些事情,直接出击不如迂回运动能收奇效。
5、醉翁之意。假如你是给家庭困难者送些钱物,有时他自遵心很强,轻易不肯接受。你若送的是物,不妨说:这东西我家放着也是闲着,让他拿去先用,日后买了再还。受礼者会觉得你不是在施舍,会乐意接受的。
6、异曲同工。有时送礼不一定要自己掏钱去买,某些情况下人情也是一种礼物。比如,你能同过某些关系买到厂价、批发价、优惠价的东西;当你为朋友、同事买了这些东西后,他们已将你的那份情当做礼物收下了。你未花分文,只不过搭上一点人情和工夫,而收到的效果与送礼一般无二。
九、送礼的注意事项
1、购买的礼物,要将贴于其上的标价签去掉。
2、通常礼物都是特意的经过包装,以显示它是礼物。
3、除非是亲自送礼,否则应在礼物上书写赠送人的姓名或附上便条。
4、送礼也要讲门当户对。送礼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实力,也应该考虑对方的感受;礼尚往来也讲究半斤八两,门当户对。
5、留意保质期。购买营养品、食品、化妆品等作为礼品,一定要注意产品的保质期,以免出现不必要的尴尬。
6、公务送礼切忌贵重。送礼的关键是让客户觉得舒服,接受起来没有压力。
7、送礼的时候不要太单调,最好有说辞。
8、送礼最好不要送太大众的。
9、不要送一些不搭边的礼物。比如人家不爱甜品就不送糕点,不抽烟就不送烟灰缸等。送礼就要送到人家心坎里,礼物可以不是贵重的,但要让人家感觉到诚意。
10、态度友善,言辞勿失。落落大方的动作并伴有礼节性的语言表达,才是受礼方乐于接受的。习惯上,送礼时可以谦虚地说:薄礼、薄礼、只是一点小意思!
十、礼品禁忌
1、大多人讲究喜礼送双数、丧礼送单数。
2、一般的6与8比较受欢迎,对于4能避则避。
3、选择礼物要注重场合:白色常是大悲之色、贫穷之色;黑色被视为凶灾之色、哀丧之色;红色则是喜庆、祥和、欢庆的象征。
4、给老人不能送钟表。
5、给夫妻或情人不能送梨。
6、不能给异性朋友送贴身的用品。
7、不要送旧东西。
十一、给领导送礼的技巧
1、明确送礼的目的。给领导送礼,很多人认为有讨好之嫌。正如逢年过节给朋友送礼一样,为什么就不能给领导送礼呢?除了逢年过节,平日生活中,也可以给领导送送礼。在职场中,给领导送礼可以加深领导对自己的印象,有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但是,送礼之前要先想好送礼的目的,以便于把握整个送礼过程的导向。
2、选择送礼的时间。中秋节、春节,这时候大家往往会觉得领导家门庭若市,送礼的人肯定络绎不绝。所以干脆就不送了,免得撞车了很难看,其实这时候还是应该去领导家坐坐的。哪怕随便买点水果去看望,也表示了一分人情。让领导觉得你懂得人情世故,不是个书呆子。当然了,不要经常去领导家坐,那会让人很烦。
3、确定送礼的分量。这是个关键。如果你不求领导,只是平时的交际,就不要送太重的礼物,不然会让领导觉得收与不收都难以抉择。如果有事求领导,可以送重一点。要避免急时抱佛脚,事到临头了才送重礼,这样会让领导觉得很突兀。
4、送礼的方式。给人送礼有很多种方法,亲自上门、托人转送等。但是给领导送礼,一般会选择亲自送到领导家里,晚上七八点为宜。当然了,特殊情况特殊对待。
5、送礼时的说辞。一般来讲,不重的礼物进门就直接放下,出门也不要提起,大家心照不宣。如果是比较贵重的礼物且没事求人,进门就要展示。如果是有事情求人,最好是先和领导说事情,出门时才简单交代礼物价值。
6、送礼之后。很多人觉得,送礼之后就坐等结果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其实不然,在送礼之后,最好是第二天就应该打电话或者找领导谈谈;这样可以从领导的口风中知道自己事情是否可办,到时就可以揣摩领导话语的意图从而见机行事。
送领导礼物的禁忌
1、礼物轻重得当。一般讲,礼物太轻又意义不大,很容易让人误解为瞧不起他;尤其是对关系不算亲密的人,更是如此。并且,如果礼太轻而想求别人办的事难度较大,成功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但是,礼物太重又会使受礼者有受贿之嫌;特别是对上级、同事更应该注意。除了某些爱占便宜又胆子特大的人之外,一般人很可能会婉言谢绝;或即使收下也会付钱、要不就日后必定设法还礼,这样岂不是强迫人家消费吗?如果对方拒收,你钱已花出留着无用,便会生出许多烦恼。因此,礼物的轻重应以对方能够愉快接受为尺度,争取做到少花钱、多办事;多花钱、办好事。
2、送礼间隔适宜。送礼的时间间隔也很有讲究,过度频繁或间隔过长都不合适。送礼者或手头宽裕、或求助心切,便因而时常大包小包地送上门去;有人以为这样大方,一定可以博得别人的好感。细想起来,其实不然。因为你以这样的频率送礼目的性太强;另外,礼尚往来,人家还必须还情于你。一般来说,以选择重要节日、喜庆、寿诞送礼为宜;送礼的不显得突兀虚套,受礼的收着也心安理得,两全其美。
3、了解风俗禁忌。送礼前应了解受礼人的身份、爱好、民族习惯,免得送礼送出麻烦来。例如,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对文化素养高的知识分子送去一幅蹩脚的书画就很没趣;给伊斯兰教徒送去有猪的形象作装饰图案的礼品,可能会让人轰出来。
十二、古代送礼习俗
古人送礼不单单是送一样东西,对于如何送礼、送什么礼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并且良好的运用于生活。
在古代,书籍、武器等物品是很受大家喜爱的礼物。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是古代送礼的至高境界。
古代情人间送礼,礼物越贴身,情人爱越真。一般来讲,手巾、玉佩、腰带、发簪等都是很常见的了;女子有时也会给男子送一撮自己的头发,表达自己的爱慕。
有文化的人就选择写诗,诗歌能表达的感情比任何礼物都丰富,实用又万能。
十三、近代送礼形式的变迁
1、50年代一筐馒头回娘家。在物资极其匮乏的年代,送礼是以食物为主,能吃上白面馒头就已经是不错的礼物了。
2、60年代红宝书走遍天下。《毛泽东选集》、《毛泽东语录》、《毛泽东思想胜利万岁》等都是送人的好礼物。
3、70年代三件宝物才算铁。最常见的是毛巾、瓷茶缸、红袖标之类的礼品;这些东西上面都印着红星,还有抓革命、促生产等字样。
4、80年代拎包点心走亲戚。送礼以食物为主,自家蒸的馒头、炸的果子、点心等;除此之外白糖、茶叶也是很好的选择。
5、90年代烟酒从来不分家。食物不再是稀缺品,生活逐渐富裕,最主要的礼品是烟酒。
6、00年代送礼就送保健品。各种保健品、家用电器进入礼品的行列,从脑白金到黄金搭档的广告,占领了一个时代的广播和电视。
7、10年代数码不够再送卡。送礼开始讲究品位,电子产品比如手机、相机、DV、笔记本电脑等成为新宠;此外,具有文化内涵和收藏价值的书画作品、瓷器、玉器等也成为佳选;还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礼品:购物卡,以方便收礼者使用。
8、现在礼品更是五花八门。文玩古兵、电子产品、创意礼品、高档套装礼品、茶具礼品等等。其中,电子礼品在智能性上更加优化,其它礼品在包装上更加吸睛。
十四、中国部分地区送礼习俗
1、北京
北京人送礼注重情义,一般去拜亲访友时都会送一个点心匣子,里面装的是精制的果脯、甜点。点心的面上又刻有福、禄、寿、禧、贵、祥、和等八个字,寓意着吉祥;小小的一份礼,透着浓浓的人情味。
2、上海
上海送礼讲究时尚和实用,单单好看不行还得实用,否则送过去也没有任何意义。一般可以选择送一些新潮的玩意,这样很容易让对方觉得有意思。比如,可以送一些好看的陶瓷盘碟、瓷砖相框等,好看又实用。
3、广东
在广东去亲戚朋友家手上一定不能空着,在粤语中空即代表着凶,空手来就等于凶来,是很不吉利的。广东人送礼图的就是一个吉字,像水晶桔树、如意项链之类的送给朋友,就代表着长久祝福。
十五、国外的送礼习俗
1、美国。美国人不随便送礼,有的在接到礼物时常显得有些难为情;如果他们凑巧没有东西回礼,就更是如此。此外,美国人认为单数是吉利的,有时只送三个梨也不感到菲簿。美国人收到礼物时一定要马上打开,当着送礼人的面欣赏或品尝礼物,并立即向送礼者道谢。礼物讲究包装,外表富丽堂皇,里面却不一定是太贵重的东西。有时打开里三层外三层的精美包装,露出来的只是几颖巧克力糖而已。
2、德国。德国人喜欢送礼,不仅生日婚礼送,亲友聚会也送;不仅对亲朋好友送,夫妻父子也互送。但是,德国人送礼讲究经济实用,不在乎钱多钱少,只在乎情深意浓。有时一束鲜花,有时一盒巧克力,再者一盒中国茶叶,送者不觉吃力,受者受宠若惊。德国人接受礼品后都会当面打开并表示感谢,主人还乐意把收到的礼品都摆出来,像是礼品大展览。富客不以礼厚而自喜,穷客也不以礼薄而自卑,主人更不会因礼重礼轻而把客人分为三六九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