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年轻人捧红的1688从中国电商的源头货

 

消费互联网下半段的竞争在于供给侧。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邓双琳

编辑|李薇

头图来源|受访者

余涌的手机里,有一个钉钉群很活跃,每天都有人在群里抛出难缠的问题,有时还会有人在群里激烈地发泄情绪,但余涌总是耐心把每条消息读完。这是一个的客户“吐槽群”,而余涌作为总裁,在群里担任起了客服的角色。

从未对客户的“吐槽”如此渴望过。阿里滨江园区1号楼6层,是管理团队开会的必经之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块电子“吐槽板”——来自的客户原声一条接着一条在屏幕上滚动,有建议也有投诉。投诉的问题也许很小,投诉的用词通常也不客气,但“吐槽板”不加修饰地全部展示出来,路过的每一个员工都能看到。

“吐槽群”和“吐槽板”是今年设立的,余涌希望通过这种方式,随时提醒内部员工,尤其是管理层,要站在客户视角倾听问题,日拱一卒地去解决问题。他甚至要求自己和管理层出去拜访客户时,在现场解决一个客户问题,并带回来一个问题。

这也是今年的战略重点——全面提升买家采购体验以及加大优质供给。为此,尝试做了颇多改变。

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是组织架构调整。今年年初,与大淘宝(淘宝和天猫为主)、B2C零售事业群、淘菜菜、淘特等业务形成阿里巴巴集团中国数字商业板块,余涌就在彼时出任总裁。

也重新梳理了团队阵型,将过去相对独立的“战斗部门”,按照升级买家体验和加大优质供给的战略方向,调整成相互深度咬合的战场作战体系;在考核机制上,则跟随集团的脚步,把内部的KPI(关键绩效指标)改革成OKR(目标与关键结果),从数据导向转变为价值导向,回归客户视角。

过去,的第一客户在内部被默认是卖家,因为的收入大多是从卖家处获得。但整个电商生态发生了改变,以主播、带货达人、社区团购的“团长”为代表的新兴“小B”买家越来越多,采购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碎片化,小订单、多频次、轻定制的需求将是工厂未来生意的主流。过去和“大B”(单笔采购额高的买家)稳定联结就能“躺赚”的工厂,不得不主动寻求“小B”(单笔采购额较低的买家)的匹配,顺应其需求。

在这种趋势下,内部确定,第一客户是买家。

确认了第一客户是买家,再去倒推客户价值,的发展链路就会变得更加明晰——围绕买家的需求搭建有心智的交易场景、稳定而灵活的供应链和确定性的履约服务能力,将“丰富供给”升级为“优质供给”,才能让买家在获得更好的采购体验、锁定新商机、实现更好的生意增长。

是阿里巴巴旗下综合类B2B电商平台,是阿里最核心的供给支撑(商家的货源提供者),在业内被称为阿里的底盘。在B2B电商行业,被称为“中国电商的源头货盘”,形成了“找工厂就上”的心智。

起始于年,它是阿里巴巴的前身,是阿里最早的业务之一,也曾是阿里香港主板上市时的股票代码。23年,把万家工厂和贸易商搬到线上,让超过万买家在上面找到合适货源并且达成交易。阿里最新的财报显示,如今的,不仅是阿里核心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多年来保持高速增长的一块业务。

但23年过去,这个老业务在外界的形象依旧模糊。

大家只依稀记得,前10年做的是黄页生意,后来10年做的是批发生意。关于“是谁”这个问题,连阿里内部的回答也都不够统一。一些老员工依然沿用最古老的叫法,管叫“阿里巴巴”,也有同事称呼为“内贸批发”或者“国内贸易”,更多同事则直接用“CBU”(内贸事业部)来代称。

年疫情以来,因为“丰富且便宜”意外在小红书出圈,收获了一批自称是“女孩”的C端粉丝,这个一向默默无闻的老平台,正在从幕后走向台前,被更多人所熟知。作为大淘宝最核心的供给,在阿里的重要性也变得更加突出。

但站在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融合交汇的关键节点,作为横切面的也面临许多困难与压力:

的优势是供给,对买家需求的识别、洞察、运营较弱,如何补足自己的短板?识别需求后,如何创造相应的场域去承接,以及如何整理出相应的货盘和供给服务去做匹配?过去B类电商普遍忽略售后,如今“产消”两网融合,如何快速拉齐售后服务能力?

来源:视觉中国

聚焦先进性买家

虽然登录的用户一概被默认为“采购商”,但如今的“采购商”,背后的身份相较以前更加丰富。

过去,上大多是传统的专业买家,他们批发货源到淘宝等B2C电商或是线下实体店铺销售。这些买家通常需求量大、采购习惯稳定,中小工厂的生意大都靠这些固定的“大B”客户维持。

但对而言,这样的购买模式反而对其不利——工厂和买家熟络以后,很容易把订单搬到线下点对点交易,则变成工厂与买家建立联系的渠道。而工厂的话语权也会更强,不愿意耗费精力去服务一些小买家,长此以往,平台价值变薄,对买家的服务体验难以保障,售后的口碑也会变差。

疫情之下,经济社会环境和消费趋势改变,大批实体店铺没能熬过冬天,中小工厂也举步维艰。同时,“大B”买家的C端消费者,正在被新兴的“小B”买家瓜分。这些“小B”身份多样,也许是跨境电商上的小玩家,也许是小红书、抖音、快手、拼多多上的主播和带货达人,也可能是社区团购的“团长”。内部将这些“小B”定义为“先进性买家”。

这些买家平均年龄很年轻,具备学习力,迭代很快,效率更高,嗅觉很灵敏,对互联网的数据也更敏感,管理层决定优先服务先进性买家,一是他们代表未来,二是他们的增速更高。

实际上,买家渠道越碎片化,的存在就越有价值。20年前,哪个供应商能够给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商超供货,就算成功。电商平台兴起后,能够给天猫、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供货,也能很好分一杯羹。

但当渠道裂变到小团长、小主播颗粒度时,“小B”买家和工厂都很难离开。

不过,工厂由此面临的问题是:“小B”买家很分散,如何快速找到“小B”买家?“小B”买家的需求与C端消费者的需求一致性很高,工厂如何能够快速反应、提升服务能力,满足这些需求?“小B”买家面临的问题则是缺乏经验,虽然经营的规模不大,但是同样需要选品、组货,如何尽量少走弯路,找到最优质、最适合的供给?

双方依靠完成了匹配。还推出了月卡和严选等产品,并衍生出增值服务——培训卖家,提高卖家承接“小B”买家需求的能力,以及为逐渐壮大的“小B”买家提供适当的解决方案,包括高效、有用的选品工具、组货工具和一件代发服务。

事实上,虽然是个B2B平台,但仍有一部分C端买家。仅在小红书上,就有超过万篇C端消费者关于的自发种草笔记。

内部看到“女孩”在小红书上的自发传播后,也曾讨论过:到底要不要做C端?但在短暂纠结后,做了明确的取舍,第一客户一定是中小B类买家。

“当我们具备了更好的服务中小B类买家的能力后,这些买家也可以很好地去服务自己的C端消费者。但无论是获客策略、供给策略还是平台的运营机制,都不会专门向C端倾斜。”一位内部人士说,“但现在大C类B的行为也越来越多,譬如一个寝室里购物最活跃的女生,经常帮全寝室一起买东西,这类行为我们也会归到‘小B’买家。”

确认买家价值后,如何提升用户的采购体验成为第一要义。用户运营及发展中心负责人汤利华告诉《中国企业家》,他们将买家进入采购的“找、挑、询、付、履”5个链路阶段也做了升级。

“找、挑”核心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ulecar.com/bpgczd/2178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