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小孩一出生就要割包皮,你家宝宝的包皮
一些宝爸宝妈们会有这些疑问,
家里的男宝宝要不要“割包皮”?
宝宝刚生下来,“割包皮”对孩子有影响吗?
听说外国小孩刚生下来就会“割”,真的有必要吗?
关于最后一个问题,南京医院泌尿外科许贤林主任最近刚好为一位出生仅两周的非洲宝宝做了“割礼”手术。
非洲的“割礼”据说是一种起源于犹太教的习俗。在非洲不少国家,判定男子是否成年不是根据其年龄,而是看其是否举行过成年礼,也就是割除阴茎的包皮的“割礼”仪式。
这位医院出生的。父母在宝宝出医院给孩子做“割礼”手术,但一直没有找到能给这么医院。宝宝出生后这医院能不能做小婴儿的“割礼”手术。
医院泌尿外科许贤林主任得知后认为这个手术对宝宝很有意义,便答应了下来。
为这么小的婴儿做“割包皮”手术,在省内还没有过。包皮环切术只切割不缝线会不会有出血?如何把握切割的时机和切割的点位?手术时用什么麻醉方式?这些都需要提前考虑。手术前,许贤林主任带领医生们查阅相关的文献,观看有关的视频。
考虑到婴儿爱动的天性,在医院麻醉科尹宁主任的帮助下,手术时使用了点吸入麻醉,宝宝很快就进入了梦乡。整个手术只用了10分钟。
手术后宝宝反应很好,不哭不闹,几乎没有出血。第二天换药时伤口也没出血。手术非常成功,这也是江苏省第一例为小婴儿完成的包皮环切手术。
关于宝宝“割包皮”,爸爸妈妈们想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打麻药对孩子有没有影响。
手术麻醉对宝宝智力有没有影响?
这里,医院麻醉科尹宁主任告诉爸爸妈妈们,做“割包皮”手术时,如果宝宝配合度高的话可以用局部麻醉的方式(此时宝宝是清醒的),如宝宝好动的话可以使用基础麻醉。
而根据目前国内外资料显示,没有证据表明,当前所使用的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对儿童的健康及智力有害。
可以说,若无绝对的麻醉禁忌症,手术对娃娃的智力和生长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那么,新生宝宝有必要做“割包皮”手术吗?
宝宝有必要做“割包皮”手术吗?
医院泌尿外科许贤林主任介绍,男宝宝的包皮有三种状态:1、正常2、包茎3、包皮过长。
包茎:包皮长且包皮口过小,阴茎勃起或用手将包皮往下翻时,龟头和尿道口无法露出。
包皮过长:包皮较长,覆盖龟头,但在阴茎勃起或用手将包皮往下翻时龟头和尿道口能够露出来。
是不是包茎和包皮过长的男宝宝就一定要手术?
其实,刚出生的男宝宝,几乎%都有包茎的问题,随着孩子的生长,等到了1岁左右,约只有50%的宝宝包皮推不开,当宝宝4岁大的时候,只剩下10%还有包皮过长的问题,而这些才是需要手术治疗的宝宝。
也就是说,健康的新生男孩都是包茎,幼儿时期的包茎也是正常态,绝不是什么疾病。所以,并非所有男宝宝都需包皮手术。
那么,男宝宝需不需要做“割包皮”手术呢?
如果男宝宝一出生就进行“割包皮”手术,在1岁前患尿路感染等疾病的可能性会减少,不过这些疾病并不高发。
总得来说,国外有些地方,由于宗教等原因,男宝宝出生后就会割包皮。在我们国家,宝宝出生后可以选择割包皮,但不割也没有问题。
哪些情况需要手术?
许贤林主任介绍,以下三种情况才需要做手术:
1.男性儿童进入青春期后,如包皮口狭小,上翻时仍不能露出龟头和尿道口,且勃起时疼痛,这可能会影响阴茎的发育。
2.包茎清洁卫生困难,出现反复频繁发作的包皮龟头炎。
3.孩子在尿尿的时候,阴茎前端会像气球一样鼓起,尿尿也细得像一条线,虽能够尿出来,但是需要用力,易造成泌尿道感染,且可能会对肾脏造成影响。
关于“割包皮”手术的一些问题
男宝宝多大适合手术?
男宝宝的生殖器在青春期后进入快速发育的过程,建议包皮手术在青春前期完成最好,最佳手术年龄为8-10岁。
随着宝宝的长大,手术后包皮变短了,会不会影响发育?
不会,因为在手术时不是将包皮全部切干净,会距阴茎冠状沟处预留长约0.5-0.8cm包皮,防止影响勃起功能。
包皮术后不会对娃娃造成不好影响,反而让男性儿童的阴茎发育有更大的空间,且清洁卫生也更方便。
成人有没有必要做手术?
成人如为包茎或者因包皮过长,反复发生包皮龟头炎建议行手术治疗,防止阴茎肿瘤发生及性传播疾病的发生。
专家介绍
许贤林
主任医师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江苏省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泌尿外科肾移植学组委员。入选江苏省“”工程、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和市“重点医学人才”。荣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医学科技二等奖各一次,省卫生厅医学新技术引进一等奖一次、二等奖一次。近年来主持省级课题三项,省卫生厅课题一项。以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15篇。
从事泌尿外科20年,掌握泌尿外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疑难复杂疾病的诊疗上有丰富的经验。能熟练完成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术、活体供肾切除术、肾部分切除术、根治性肾切除术、肾盂成形术、肾上腺切除术和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等手术。
尹宁
主任医师
硕士生导师
南京医院麻醉科主任,从事麻醉专业临床和科研工作30余年,曾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修,德国柏林心脏中心学习5年和加拿大多伦大学研修学习。
发表中英文论文70余篇,SCI论文18篇,主编参编专著7部,专利成果3项。以第一申报人申报省、市级课题共6项,曾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南京市卫生局新技术引进一等奖,江苏省卫生厅新技术引进二等奖各一次。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十一批高层次人才。
研究领域主要为麻醉与心肺血管生理:包括急慢性心衰引起的肺血管内皮细胞改变、肺动脉高压、肺损伤,小儿麻醉:包括麻醉药物对发育脑功能的影响和不同年龄小儿麻醉后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等。
主编:董玲
供稿:陈冬明(泌尿外科)
编辑:范雨舟
南京医院
觉得好看点一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