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到了,医院

 

眼下正值暑假,不少孩子空闲在家,户外活动增多,如果放松看护,随之而来的伤害事件也就会频频发生。

记者从苏大附儿院了解到,医院就诊的外科患儿明显增多。另外,眼科和耳鼻喉科也很忙,不少父母特地赶在暑期带他们检查或手术。

15天多例意外伤害

交通事故和坠楼伤最危险

[案例扫描] 

“每年夏天,都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峰期。”苏大附儿院副院长严向明介绍,7月1日到7月15日,医院创伤急诊中心已收治患儿多人。患儿伤情多以骨折、头部外伤为主,原因主要是交通意外伤、平地摔伤、高处坠落伤等,其中,3-7岁的患儿占比约四成。

在所有意外伤害事件中,最让人揪心的,是住进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的患儿,他们往往伤势较重,面对致命伤害和致残威胁。7月以来,苏大附儿院SICU分别收治了交通事故伤4人,坠楼伤2人,烫伤2人。

来自张家港的8岁男孩佳佳(化名),7月3日紧急转院到苏大附儿院SICU抢救。佳佳昨天告诉记者,当天,他看到家中阳台窗户上有一只鸟,便冲过去抓,一不小心从窗口翻了出去,从10楼直接坠落至3楼。据了解,佳佳肺挫伤、气胸,全身还有多处骨折,好在当时意识清楚,颅脑没有损伤。经医生抢救一周后,已脱离生命危险。

相比坠楼伤,交通意外伤更值得家长警惕。苏大附儿院创伤救治中心负责人刘锋告诉记者,每个月SICU都要收治10多名交通事故伤患儿,占所有致伤原因之首,最小的甚至只有3个月大,是因为家长抱着的时候,被电动车龙头拽到,不慎脱手。

7月11日,7岁的晨晨(化名)从昆山被送到苏大附儿院,家长说,当时孩子在路上突然被一辆电动车挂到,倒地后当场陷入昏迷。入院后,孩子被确诊为急性重型颅脑损伤,脑骨也受损较重,目前仍在接受救治。

[医生支招] 

儿童一旦坠楼,后果触目惊心,很多人眼中以为不会发生的意外,其实有时防不胜防。《苏州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意外伤害都发生在家中,而且跌落伤是儿童最常见的伤害类型,刘锋建议,家长一方面应通过装护栏、封阳台等措施,排除家中安全隐患,做好被动防护,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加强主动安全教育,让孩子掌握安全常识,具备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危险的、绝对不能做的。

万一发生坠楼意外,家长在救护车到来前应如何处理?刘锋提醒,首先要保证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如果口鼻腔有淤血,要及时处理。其次,如孩子发生严重骨折,不要贸然移动,以防骨头断端割破血管,造成继发性损伤。

因天性活泼好动,刘锋提醒家长,儿童在户外活动时,要预防交通意外伤害,除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看护,还要注意告诉他们不要独自骑自行车、电动平衡车、轮滑上路等。采访中,严向明还特别提醒,每年夏天还是儿童溺水的高发期,家长应加强看护,避免意外发生。

儿童一旦坠楼,后果触目惊心,很多人眼中以为不会发生的意外,其实有时防不胜防。《苏州市0-14岁儿童意外伤害流行病学调查报告》显示,大多数意外伤害都发生在家中,而且跌落伤是儿童最常见的伤害类型,刘锋建议,家长一方面应通过装护栏、封阳台等措施,排除家中安全隐患,做好被动防护,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的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加强主动安全教育,让孩子掌握安全常识,具备自我保护意识,让他们知道哪些行为是危险的、绝对不能做的。

万一发生坠楼意外,家长在救护车到来前应如何处理?刘锋提醒,首先要保证患儿的呼吸道畅通,如果口鼻腔有淤血,要及时处理。其次,如孩子发生严重骨折,不要贸然移动,以防骨头断端割破血管,造成继发性损伤。

因天性活泼好动,刘锋提醒家长,儿童在户外活动时,要预防交通意外伤害,除加强对孩子的监管和看护,还要注意告诉他们不要独自骑自行车、电动平衡车、轮滑上路等。采访中,严向明还特别提醒,每年夏天还是儿童溺水的高发期,家长应加强看护,避免意外发生。

腺样体手术等“一床难求”

常规预约排到5个月后

[案例扫描]

“听说孩子打呼噜会影响健康,还会变丑,我想趁着暑假带他手术,但是居然已经排到几个月以后了。”洋洋(化名)的妈妈说,孩子今年7岁,自小有过敏性鼻炎,所以儿子以前睡觉张嘴打呼噜时,都没放在心上。但是现在洋洋的呼噜声越来越重,而且嘴唇上翘,所以趁着暑假带他到苏大附儿院耳鼻喉科检查。得知孩子病根是腺样体暨扁桃体肥大,家长希望尽快进行手术切除,但是现在预约已经到5个月以后了。

苏大附儿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尹德佩介绍,腺样体是一种淋巴组织,若腺样体增生,则成为腺样体肥大。如果腺样体肥大堵住气道,孩子就只能用嘴呼吸,时间久了,导致面骨发育发生障碍,出现上颌骨变长、腭骨高拱、牙列不齐、唇厚等。

“科室共有30个床位,每天接受扁桃体和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就占了一大半,以小学生占多数。”尹德佩表示,腺样体医院也常规开展,但耳鼻喉科的床位资源比较稀缺,是排队较久的重要因素,现在预约的孩子还有多人,可能要等五六个月。据介绍,该院泌尿外科包皮手术也迎来了手术高峰,每天进行15到20台手术,手术量已近饱和,目前到八月底已经约满。

[医生支招] 

严向明介绍,面对暑期集中手术的小高峰,部分患儿预约不上的情况,从上周开始,苏大附儿院筹备的日间病房已经开始试运行,其中外科共30张床位,综合了泌尿外科、耳鼻喉科、普外科等多个科室的优秀医疗团队,可灵活调剂床位,让很多原先暑期手术排不上的患儿,也能缩短等待时间,24小时至48小时便可出入院。

具体到腺样体肥大治疗方面,尹德佩表示,腺样体肥大全年皆可发病,可能与温度变化、空气质量、流感发病、自身免疫等因素有关。孩子如果睡觉时有张口呼吸和持续打鼾,甚至出现憋气、短暂呼吸停顿而惊醒等现象,家长就应引起重视,医院及早治疗。如果患儿症状较轻,可遵医嘱先接受保守治疗。

严向明则提醒,夏季虽然有穿衣少、术后护理方便的优势,但家长不要盲目跟风,集中在暑期为孩子进行包皮手术。包皮手术的最佳年龄在5到7岁,家长可根据自己孩子的年龄情况,适当错开手术时间。如果包皮过长或包茎,导致反复感染,影响正常排尿,才应考虑尽早手术。

眼科每天爆满

大多近视儿童都需配眼镜

[案例扫描] 

医院接诊情况看,每年的暑期都是孩子配眼镜、矫正视力的高峰,以苏大附儿院举例,两个院区眼科门诊每天要挂出近个号,比假期前每天要增加多个号,门诊五成以上都是咨询近视问题,而且大多都已经达到需要戴眼镜的程度。

“有名7岁的男孩,4个月近视增加多度。”苏大附儿院眼科主任医师冯柯红表示,一般近视的孩子,医生要求他们3个月复查一次,孩子眼睛近视度数增加特别快,一方面与父母高度近视的先天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受用眼负荷过大影响,包括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户外活动较少、不良的读写习惯、采光照明不足、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

由于这名男孩还不到佩戴角膜塑形镜的年纪,冯柯红建议他每晚睡前滴一次低浓度阿托品,并为其在该院新开设的视光中心,配了一副多点离焦的功能眼镜,以控制近视度数的增高。

[医生支招] 

孩子年龄较小,家长怎样及早发现孩子视力下降?冯柯红提醒,如果孩子喜欢眯眼或斜眼看东西,看电视越来越近,写作业头越来越低,可能就是近视的早期征兆。6岁以前是孩子眼球发育的重要时期,家长应该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用眼习惯。

书写时,保证“一尺一拳一寸”,即头部距离桌面一尺,身体距离书桌一拳,手握笔时距离笔尖一寸。此外,每次用眼半小时至1小时就要休息一下,同时每天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冯柯红提醒,低浓度阿托品滴眼液因可延缓近视过快进展,被不少家长称为“神药”,受到追捧。其实阿托品滴眼液是处方药,而且并不是所有近视儿童都适合使用,使用过程要谨遵医嘱,按医生建议定期随访,不建议家医院盲目购买。

来源:姑苏晚报、引力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tulecar.com/bpgcby/2123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