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要不要割10个男孩8个有这个困扰,一
作者
李戈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才知道,他趁着寒假的时候,给上二年级的儿子做了包皮手术。
原本想着等到暑假时再做,医院的朋友说,每年暑假做包皮手术的孩子太多了,排队要排很久,于是干脆提前做了。
包皮手术,竟然这么火爆?
他说,就是因为觉得孩子到年龄了,趁还没上中学,赶紧把手术做了,以免影响生理发育。
假期休息时间充足,便于康复,还不影响孩子上学。
不单单是这位爸爸,周围有这个想法的家长大有人在。于是才出现假期扎堆、团购割包皮的现象。
甚至还有很多家长,选择在孩子学龄前就去做手术,割包皮似乎成了男孩们开学前的“必修课”。
可问题是: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需要挨这一刀?
包皮正常发育是什么样的?
包皮是什么?
对于男孩子来说,身上有这么一个部位的皮肤,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厘米,但却非常受重视,那就是包皮。
包皮有什么作用?
它相当于给“小丁丁”头部戴上了安全帽,保护“小丁丁”的头部安全,还可以让“小丁丁”保持湿润、柔软,调节内部环境、PH值,防止细菌和脏东西的进入。
包茎是一种儿童生理状态,不属于疾病。
刚出生的男宝,包皮口狭小,包皮和龟头之间还会有粘连,包皮难以翻开。
家长们不要慌张,这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甚至,99%的新生儿都有包茎问题。
在孩子出生后的2-3年期间,这种情况会随着上皮粘连被吸收,而自然消失。
中国的孩子,3岁时,大约有48%存在包茎现象;
等到学龄前期(差不多6岁),还有27%的孩子包茎;
到了10岁左右,只剩12%的孩子会有包茎;
再到青春期(11~17岁左右),包茎占比就只有不到7%了。
也就是说,包茎是一种儿童生理状态,不属于典型疾病表现。超过近一半的孩子都会在青春期(10岁以上)自己能长好。
家长们千万不要凭着自己的想象,或者看到网上的宣传,或者受到身边人的影响,就去盲目地给宝宝割包皮。
什么情况下需要手术?
只要龟头可以露出来,多半孩子是不用做手术的。
那遇到什么情况,才需要考虑手术呢?
出现包皮炎,或者反复泌尿感染,才需要做手术。
家长们可以留心观察,如果出现这几种状态,就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一、龟头完全被包皮包住后还长出一块,像是气球的进气口一样;
二、“小丁丁”反复发炎,或者孩子感觉排尿非常困难,尿柱比较细小,不是冲击状态流出,而是像挤出来的感觉;
如果孩子已经6岁以上,包皮口仍严重狭窄、不能上翻的话,就需要格外注意了。
国外著名儿科教科书《尼尔森儿科学》建议:
如果孩子排尿的时候,包皮内鼓泡明显,或过了10岁用激素外用治疗也没效果,则建议手术。
总之,家长们要多听听医生的建议,不要受到网络宣传的影响,干扰了自己的判断。
是否需要手术,要听取医生的专业意见。
日常护理是关键
作为家长,谁都不希望孩子走到手术那一步,如果平时清洗护理预防做得好,很多风险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如果家长实在着急,想把包皮早点翻开,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撸。
给娃洗澡的时候,用手轻轻把包皮往下翻一点,用清水清洗包皮的内侧,以扩大包皮口。在清洗完成后,再轻轻把包皮翻回盖住阴茎头。
毕竟这个部位比较敏感,做什么操作还是要温柔一些,“轻拿轻放”比较好。
生殖器的日常清洁很重要。
孩子还很小的时候,可能需要父母去帮助孩子清理包皮垢。等孩子长大一些,可以自己洗澡的时候,父亲就应该去教会孩子自己做好包皮的清洁护理。
包皮内侧的清洗非常关键。因为包皮内很容易藏污纳垢,要认真清洗。
在整个清洗的过程中,还要小心留意,有没有什么小颗粒或者颜色奇怪的分泌物,如果有,留心观察,避免出现炎症。
除了清洗,平时还要多观察孩子小便的情况。
如果尿柱属于冲击状流出的话,尿量也属于正常,就基本不存在问题。
如果还在有尿频尿急的症状,或者感觉到龟头疼痛、尿道疼痛,考虑有炎症出现的话,那就建议父医院就诊,根据专业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有必要手术。
总之,孩子出现包皮过长或者包茎都属于正常现象,家长没必要过度紧张,也不要盲目去做手术。往往这种不恰当的过度治疗,还会给孩子带来一定的风险。
作为家长,重要的是引导孩子做好日常的护理和清洁,让孩子从小养成爱干净、会清洁的习惯。
参考资料:
《尼尔森儿科学》
《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文末点个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哦~——End——作者:李戈,白天工作,闲暇读书,夜晚写作,一个既理想又务实的写字人,一个肥而不腻的有趣灵魂。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遇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处理,邮箱tougao
ksjgs. |